央廣網唐山10月10日消息(記者杜震 唐山台記者宋建軍)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國家文物局今天在渤海唐山海域啟動重大水下考古挖掘工作。國內迄今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清代銅皮木船有望出水重見天日。
  此次發現的清代晚期銅皮夾板船位於唐山市海港開發區東坑坨海域水下。銅皮包復船體技術鴉片戰爭期間才由歐洲傳到我國,但是國內現存十分稀少。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副所長毛保中:它是有非常鮮明時代特征的一種船,這種船在我們國家海域發現不多,僅僅是兩三條的樣子,另外兩條船保存的都不太好,我們現在這條船它應該是比較完整的。
  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柴曉明說,渤海灣自宋代開始就有海運,到清代已形成多條重要的海運航線,被譽為東北亞海上“絲綢之路”。此次清代古船的發現與勘測,將豐富近代渤海灣內的航運歷史。
  柴曉明:我們做考古的做文物保護的,就是通過這些實物來瞭解當時經濟社會的狀況,通過下一步研究,會判斷它當時的交通、貿易、經濟發展等等這些都可能涉及到。
  據瞭解,這次水下考古將為期一個月,探測挖掘將由我國第一艘專業水下考古船實施。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副所長毛保中表示,將根據實際水下探測情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時進行水下考古挖掘。
  毛保中:重點的就是水下探摸,水下考古研究的方法,比方說,布設水下的探方,要抽沙、要排污,集取更多的標本,根據挖掘的情況看,如果它是非常重要,值得我們必須把它打撈上來,可能就撈。  (原標題:渤海唐山海域罕見古沉船有望重見天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fyqe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